-01-:50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徐敏

永康博士大会,不仅是一场话桑梓叙乡情的浓情盛会,更是一场“借智借脑”的高端盛宴。借着远游博士归来的东风,一场场围绕着“高质量发展”主题的乡情恳谈会、企业对接座谈会在经济开发区不断上演。

回乡的博士走村入企,在感受乡情乡音、回味乡恋乡愁、感叹家乡巨变的同时,纷纷建言献策,表达着对故土的情结、对未来的期许。他们愿以乡之情、以心之愿、以己之力,助力家乡建设,共同谱写开发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乡情恳谈会——

话桑梓叙乡情

博士聚智谋发展

上月30日上午,开发区的乡情恳谈会现场乡音袅袅,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带领班子成员与从天南海北赶回来的开发区籍博士齐聚一堂,共话桑梓情共谋发展路。

“近年来,开发区以持续推动思想、动能、产业‘三个转型’和国家级开发区、循环园区、生态园区、质量强区、智慧园区、城市新区‘六区创建’为主要抓手,以‘众泰小镇’、黄城里综合体、宏伟供应链、无水港、循环化改造、村集体留用地开发等省、市重点项目为引领,在产城融合发展、绿色生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摸索和实践,使得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均实现了稳步发展。目前开发区已成为我市转型升级排头兵和五金制造先行区,成为了浙中金丽衢区域经济的金腰带,国内乃至世界五金的新高地,连续9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开发区’,是省内规模最大的特色工业区之一。”恳谈会上,胡文建向与会博士介绍了家乡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也道出了目前开发区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

听完了胡文建的介绍后,与会的博士们纷纷结合各自领域的专长,对家乡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讨论热情高涨、气氛热烈。

“开发区的很多企业正处在迈向工业4.0和‘中国制造’的路上,虽然大多企业主已经有这个意识,但是仅靠企业自身走向工业4.0,还是很困难的。”荆山夏村的博士吴通现生活在北京,主要从事工业数字化方面的研究。他结合自己研究所长,向与会人员分享工业4.0的精髓要义,就企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表示如有需要将积极牵线搭桥,助力家乡企业转型升级。

炉头村的博士杜奖胜28年前离开家乡留学日本,现在主要从事机械、流体生物识别方面的研究。他分享的日本智能养老产业的发展情况,让与会人员深受启发,更为开发区拓展第九大产业——健康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苏溪村的博士沈华韵也生活在北京,对家乡永康总有着特殊的情怀,一直以出生在“五金之都”为傲,对家乡的五金产品也是情有独钟。这不就在前不久家里新装的防盗门,就是自己精心挑选的“永康门”。

两年未回乡,此次回来参加博士大会,沈华韵不仅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感受到了永康国内外各行各业精英老乡的“智慧力量”。更让他感动的是,在开发区恳谈会现场与在永康一中就读时期的政治老师,现任开发区一把手的胡文建相认,再续了一把“师生缘”。“没想到时隔20多年,竟能在家乡与当年的恩师不期而遇,真的太惊喜了。”沈华韵说。

“我记起你了,你是我在永康一中当老师时带的第一届学生,看到你如今的成就,我也感到很自豪。”胡文建说。

品乡味赏村景

美丽乡村唤乡愁

当听说家乡酥溪河畔的“众泰小镇”里正在打造一个38万平方米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大家商议着去走走看看。来到“众泰小镇”展示厅,博士们听取了“众泰小镇”的建设状况及发展规划,了解到未来“众泰小镇”将成为开发区产城融合的核心地块,扛起永康建设“优雅城市”大旗,纷纷为“众泰小镇”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点赞,更为家乡的众泰汽车作为金华市第一家制造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永康本地纳税超10亿元的企业,撑起“永康五金”的智慧和不屈的奋斗精神而骄傲。

转眼已到中午,开发区与兰街村村民精心准备了肉麦饼、蒸团、饺子、小麦饼、豆腐脑、糖洋糕等十多种地道家乡美食,招待家乡的博士及家属。

“嗯,好吃,就是这个味,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在兰街村文化礼堂三楼,夏溪村博士胡杰一边品尝刚烤出锅的肉麦饼,一边夸赞兰街巧妇们的烤饼手艺高超,让他及家人大饱口福。

“兰街村民热情好客,兰街村景美不胜收。”品尝了家乡美食后,博士及家属还参观了兰街村酥溪河畔的游步道。大家漫步在背依青松、面临碧水的游步道,赞叹兰街村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真美。

了解到酥溪由原先出了名的黑臭河,到现在实现水质变好,引来白鹭飞翔的蜕变,博士们也纷纷点赞开发区投入四亿元助力“五水共治”的工作力度。

“就在年11月份,开发区成立了乡贤联谊会,合力谋划振兴之策。今天又有这么多博士回归家乡,意味着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再添‘智囊团’。”胡文建提出,希望家乡博士能借力资源和人脉优势,积极为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发挥“博士智囊团”的作用,为开发区新腾飞加油助力。

对接交流会——

谋合作促创新

精准对接解难题

在开发区,此次博士大会不仅是邀请开发区籍博士回乡叙乡情的难得机会,更是企业对接人才助推转型的难得机遇。开发区不少企业就以博士大会召开为契机,积极与博士对接引智入企。

就在上月29日下午,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就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颜德岳,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院长、教授方岩雄,西安工业大学博士副教授颜海燕等11名在材料、环保、化工等方面颇有建树的顶尖博士人才实地走访参观该公司。

道明光学公司作为国内反光材料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反光材料生产企业,专业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各种反光材料及反光制品,产品贯穿交通安全行业人、车、路三大体系。借助“浙江制造”品牌建设,该公司投入1.7亿元,在杭州专门建了一个研发中心引凤筑巢,不断做优生产、做精产品,并以反光材料为基础,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拓展,推动企业实现新的自我突破与蜕变。

参观了解道明公司的发展成就及瓶颈难题后,与会博士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向企业负责人建言献策,双方就道明光学的战略定位、未来发展、转型升级、产品研发合作、产业升级、产业规划,产业培育和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博士的到来,对我们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更是一次难得‘头脑风暴’洗礼。”听完了博士专家的介绍,道明光学董事长胡智彪感受到了“智慧”集结的力量。他表示接下去将积极与行业相关的家乡博士交流对接,向专家学者借智,加大科技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编辑俞晓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taia.com/ztwh/11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