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博士,供职于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风险资产,股票市场的表现历来和重大事件冲击有较大的相关性,也最能体现市场投资者的情绪。

新冠肺炎疫情延续肆虐,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冲击,从年1月底持续到了年年底,但疫情远未结束,除中国外,海外主要国家尤其是欧美,到目前都没有看到缓解的迹象。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4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4日15时26分,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30万例,达例,累计确诊病例例。美联储在酝酿加码宽松刺激,而纽约市长也警告称,纽约市或将很快全面关闭;英国伦敦或将开启疫情最高警戒级别;而德国已经再次开启“硬核封锁”。

今年的股票市场,必定是会被载入史册的。

在全球经济大幅下滑、企业盈利预期大幅下调的情况下,主要经济体都录得有史以来最剧烈的衰退,而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竟然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反弹K线。

MSCI全球指数和标普指数已经创出有记录以来新高;MSCI欧洲指数处于年7月中下旬的水平;沪指自今年7月初以来震荡盘整,目前位于点附近徘徊。

截至12月29日收盘,标普、MSCI全球指数、MSCI欧洲、上证综指自疫情最低点分别反弹上涨70%、67%、60.7%、29%。而全年中国有可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但如果从反弹幅度来看,股票市场的表现和疫情的控制好坏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甚至呈现出模糊的负相关关系。笔者这里仅分析美股和A股,实际上,多数经济体的股指走势也是跟追美股而动。

美国今年除了疫情冲击,还受到了总统大选的扰动。但民众对于疫情的担忧,却并没有反映到资本市场。这源于美联储无限制宽松刺激对市场预期的提振。美联储除了3月紧急降息两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0.25%外,每月购买价值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及亿美元的抵押支持证券,并将保持这种购买步伐。粗略算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自新冠疫情爆发后,几乎扩张了一倍!但流动性在更大程度上提振了资产价格而非经济。从大类行业来看,美股的炒作路径和A股是类似的,在线办公、疫苗、经济复苏预期、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都是被资金反复光顾的板块。而头部经济效应在这轮牛市中的效果更是举足轻重。FAANG的市值基本上都在历史高位附近徘徊,且这五家巨头在标普指数中的权重几乎占到了25%。在标普指数上涨期间,一度有80%的其他股票是在下跌的。

从交易博弈来分析,美股能够持续上涨,离不开市场部分投资者对其的泡沫论和对高位的恐惧。很多投资家或分析师一直说“美股现阶段有点危险”,但眼看着其高楼起了一层又一层。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俗语是“空头不止,多头不死”,或者反过来说“空头不死,多头不止”,都是一样的道理。分歧是市场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跌了就有人抄底,涨了就有人卖出。市场中,空头就是潜在的多头,多头就是潜在的空头。如果市场中多空看法一致,那么市场必然会加速,一致的致命点在于,市场上如果买盘力量枯竭,那么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踩踏。事后的分析总是显得多少有点无力。如果说疫情结束后,美国经济复苏,美股还有一轮牛市,笔者也不会反对。但如果你说可以在现在的估值水平基础上,再来一轮牛市,我即便说我赞同,你会相信么?

再来看看A股的情况。

年1月3日至12月30日,A股沪指上涨11.94%,深证成指上涨36.15%,沪深指上涨24.83%,创业板指上涨31.3%,科创50指上涨36.29%。从指数大致来看,传统大盘蓝筹涨幅明显弱于成长股为主的创业板。

A股只个股中,有11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有24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70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只个股涨幅超过%,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50%,只个股累计涨幅超过10%。当然,也有91只个股累计跌幅超过50%,只个股累计跌幅超过10%。

虽然A股也是在上涨,但是整体节奏和强度远低于美国,而中国年经济是全球所有经济体中回暖最快的国家。

我们平常听到的结构性牛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行情,其实可能很多读者并不理解。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结构性是和普涨相对的。那么结构性可以理解为在指数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一些个别的板块走出了牛市的状态(以下数据均来源于wind)。例如,今年以来,半导体指数连创新高,板块指数俨然一副牛市的模样。还有今年的酒类指数、汽车指数、发电装备指数,全年涨幅均超过了60%。其次,在一个走牛的板块中,也不是所有的相关股票都是牛票,有些股票可能出现了显著的下跌,比如基本面出现问题的股票,还有一些股票基本面没有问题,但涨幅却明显弱于板块指数。比如在酒类板块中的珠江啤酒、ST通葡;电力设备板块中的台海核电、中利集团、运达股份;汽车指数中的上汽集团、ST众泰。用简单明了的话表述,就是轻指数、重个股。

既然今年是从疫情开始,那么我们盘点也从春节以后开始。笔者梳理了每个月涨幅最大的个股(非新股)。

2月份,疫情在国内爆发,恐慌情绪爆棚,相应疫情相关的个股,如口罩、远程办公等板块,走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波牛市,也有特斯拉带动的新能源车个股普遍走强,但主线还是疫情相关。

3月份,海外疫情爆发,口罩概念走到尾声,消息刺激后,市场靠资金引导,自发选出的板块是特高压电力板块。这个阶段,海外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到了国内,股指出现了大幅下跌。

4月份,市场上涨的主线并不明确,当月并无涨幅超过%的个股出现。但省广集团例外,4月份只是他的上涨初期。

5月份,申通地铁因为收购半导体消息刺激,涨幅近%;而王府井和省广集团则是从五月份开始,引领了免税和今日头条概念的上涨。

6月份,实际上是免税和头条概念带动下的多概念燥热期。包括免税、头条、医疗等多个板块都在市场情绪的加持下,走出一波小牛。创业板指表现尤其强势,代表个股如下:

7月份,沪指大幅上涨10.9%,创业板指再次大幅上涨超14%。期间,单月有33只个股涨幅超过%,有只个股涨幅超过50%,有只个股涨幅超过20%。

8月份,整个A股都处于震荡整体的态势。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以及涨跌停20%的新规,让市场产生了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taia.com/ztwh/1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