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0年代,社会迎来大改革,很多企业抓住风口实现弯道超车。当时,国家对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十分地宽松,国外的企业看到苗头后,纷纷来到中国合资办厂,一起赚钱。

众泰汽车,就抓住这样的机会,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办汽车厂,打造出品质较好的车辆。

国家富有后,在基础建设上投入很多资金,路越修越宽,车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众泰的成长,迎合当时的消费结构变化。

应健仁创立众泰汽车品牌后,收购金马公司,众泰从汽车销售商变成生产商,拥有自己的造车技术。

不过,众泰陷入抄袭舆论后,却让大家有所警觉,发现了应健仁收购金马背后的真实目的!

众泰汽车的成立

90年代,应健仁和朋友一起创办五金厂,为汽车做零配件。当时汽车在国内供不应求,五金厂的交易量庞大,他赚到第一桶金。

随后,应健仁脱离五金厂,和妻子一起创办铁牛实业公司。企业迅速扩张,短时间内各地建造生产线,子公司更是遍地开花,几年过去铁牛实业摇身一变成为铁牛集团。

应健仁看到汽车的辉煌前景,他和妻子商议,不如自己也搞一个生产线,去开发新的汽车,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应健仁早期的公司,是做汽车零配件的,如今只需要能够组合到一起的技术,就能实现汽车生产。

为此,应健仁成立起子公

司众泰,专门做汽车研发和销售。一段时间后,他耗费巨资,收购台湾的金马公司,这一举动让众泰汽车一跃成为高端造车工厂。

不过,这条生产线上的汽车,却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反而被大家质疑为山寨产品。

利用新公司套现

应健仁引进国外的技术,又高薪聘请几位来自豪车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他告诉工程师,自己要建造一些外观和奥迪、宝马、保时捷相似的车子。

应健仁知道,国产汽车的口碑肯定比不上国外的高端牌子,与其去开发新的产品,不如模仿让大家迅速地接受。

金马公司有资质去生产汽车,却没有能力创新,他选择另辟蹊径,模仿外观,内部不做变动。

靠着外观,应健仁旗下的汽车卖得很好。外观和豪车相似,价格却是天差地别,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更倾向于买众泰生产的汽车。

然而,时间一长却有人质疑,众泰一直卖山寨,这不是剽窃别人的创意吗?年,众泰模仿保时捷车子,从外观到内饰的相似度高达90%,引起无数人的好奇心。

交易量增加的同时,众泰也遭受着群众的怒斥声。

一味地模仿,没有自己研发的车型,让众泰口碑下滑,销售量也迅速暴跌。资金无法回笼,公司即将面临破产,应健仁开始想其他办法,把赚到的钱套现出来。

等到众泰破产,他能够把钱投入其他的公司,再次东山再起。这时,金马公司成为他的一颗棋子,让他实现套现计划,金蝉脱壳摆脱了众泰公司。

亏损亿,众泰走向末路

年,众泰汽车经营不善,应健仁直接撤销众泰品牌,以金马股份公司的称号,继续售卖众泰汽车。铁牛集团又通过收购金马、众泰成为实际控股方,众泰汽车品牌不存在了,但汽车却依旧在市场上销售。

这次的套现,虽然众人皆知,可应健仁是按照规矩操作,并未违背深交所的管理条约。因此,深交所多次调查应健仁,他却没有被逮捕,反而靠着套现,把众泰超50亿的资金,转入到铁牛集团里。

年,金马股份公司资金链出现缺口,导致汽车生产和销陷入困境,一年下来亏损亿。

应健仁并没有放弃众泰汽车,而是开发新能源汽车,打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开发补贴的主意。应健仁并不关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而是不断申请国家给予的补贴金。

结语:

年,疫情开始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减少,众泰也濒临破产。当时,相关单位对铁牛集团发布清算文件,公司内部拖欠员工薪酬高达7个月之久。这份文件发出不久,应健仁申请破产,至此众泰汽车彻底落幕。

不过,众泰破产对应健仁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他早就把钱转入到铁牛集团。只要铁牛集团不垮,他的事业就不会真正的落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taia.com/ztjg/1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