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9.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胡洋)

1.核心逻辑:重新定义新能车渗透率,期待最大市场的电动化浪潮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万辆,整体乘用车批发销量万辆,新能车渗透率15.6%;年12月,新能车销量50.5万辆,新能车渗透率21.3%。在今年国内新能车依然确定高增的背景下,市场反而陷入了对今明年新能车的“高渗透率焦虑”,担忧年增速中枢下滑。

实际上,担忧之时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是商品的渗透率?市场渗透率=现有销量/潜在需求量。本研究细致拆解A00及A00以外级别的差异,将二者分开来看:A00级别的渗透是以增量市场为主+存量替代为辅,核心是把握分母端(需求的扩容)。A00级别以外的渗透是以存量替代为主+增量替代为辅,核心是把握分子端(爆款车型的供给带动销量)。

我们重新定义新能车渗透率:将传统定义中“15.6%”的渗透率修正为两部分:“11.9%+?”。1、年A00级别以外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为万,新能车销量为万,渗透率为11.9%(修正前15.6%);实际渗透率因分母端仍有增量市场,所以实际低于11.9%。2、A00电动车市场核心在拓展分母端-扩大市场,我们粗算该市场的渗透率年仅25%-30%。

(一)为什么我们将A00市场独立来看?1、A00市场相较整体市场非常独立。年以来,该细分市场销量从75万到23万再到去年的98万,销量与增速和整体市场脱离,占比从6%到1%再回到4.6%,与国内整车市场的趋势几无相关性。2、各级别电动化率差距巨大。年A00电动化率95%+,而其他级别仅为8%-20%,形成极大反差。这迥异的电动化率结果很难从同样的逻辑维度下解释,我们应当更深入细致的剖析。

(二)A00到底是怎样的市场?A00市场数度沉浮:-年汽车下乡政策推动该市场达到75万(占比6.6%);而后回落到年仅有23万(占比1%);随着新能源时代来临,A00EV作为产业初期补贴推动最受益的车型迅速放量,年达到39万台、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55%份额;但在补贴退坡的-年回落到仅有24.5万辆;以往的A00定位于低端,但年我们看到了宏光MiniEV对于A00产品的重新定义,年A00市场达到98万台,占比回到4.6%。

Q1,A00EV终端上险25万,YOY+69%,远超市场预期,但如果能够理解这一市场便不会意外。1、A00低价但产品定位不低端:宏光Mini马卡龙版本比入门版(2.88万)贵1-1.5万,但一直占比75%+。2、打开“有证无车”的蓝海新市场:宏光Mini农村用户占比仅2%-城市为主、90后占比75%-不是老头乐、女性占比78%-潮酷炫而非低端。

因此,我们提出一个跟市场主流认知显著不同的观点:A00自身产品定位提升,核心是突破1.4亿“有证无车”群体的蓝海市场,今年依然保持高增速,若5年完成5%的存量替代,年A00市场有望达到万量级。

(三)为什么要期待A级BEV的爆款?1、A级车为国内乘用车最主要细分市场,占比达55%-60%;年新能源乘用车中A级车仅占29%,电动化率仅有8.4%,纯电仅5.7%。2、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过程依然具有浓厚的大单品开拓市场的规律:A00市场在宏光Mini的带动下市场容量从年的24.5万到年的98万,同时带动欧拉、奇瑞、长安等A00车型销量跨升;B级车市场中特斯拉Model3、ModelY带动蔚小理等新势力共同拓宽市场。目前A00、B级市场的车型榜首均已是纯电动车型,我们非常期待A级BEV爆款。

因此,我们提出另一个观点:A级纯电动市场,需要足够的品牌影响力+产品力+合适的价格去打造真正的爆款,去突破目前轩逸等50万辆的销售量级,从而带来A级渗透率的跨越式提升。爆款大概率将是明年特斯拉推出的2.5万美元版本车型,因此-年才能迎来乘用车最大市场新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四)站在迷惘的当下,要坚定熬过去。市场在低迷的情绪下将今年与年进行类比,

我们认为相似但本质不同。1、经历了2年多的产业+资本市场高景气,进入新一轮产能投放期,要认识到年回归常态竞争的现实,相较年会出现很多环节的单位盈利下滑,产业链会有分化。但本轮大概率不会过度竞争,产业链头部公司体量大多达到百亿、数百亿产值,占据全球供应链较高份额,格局相对清晰。而后就是下一点,本轮需求有支撑。2、需求有韧性:和年本质的不同是产业驱动因素的切换。年是补贴推动B端,B端不过万量级,B端高渗透率后出现失速情况,成本端的上涨体现在补贴的硬性退坡。年是市场需求驱动C端,明后年才是最大市场渗透提升的时点;而成本的上涨则是基于旺盛的需求选择向消费者部分传导。3、价格弹性向销量弹性平稳切换。-年供需完全的偏移导致过度竞争+价格下杀;但年市场需求驱动的需求韧性避免了产业链在补贴时代季度间的周期波动,供需曲线相对平滑,价格弹性的理性回落,平稳向销量弹性切换。

我们认为无需“高渗透率焦虑”,中性预期今年万新能车销量下,我们定义的A00以外级别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仅有18.7%,纯电仅有11.6%。市场曾有悲观声音认为新能车渗透率在50%形成天花板,但实际应该看到新能车会将整车市场扩容(增量市场),同时完成高替代(存量市场),或许实际销量天花板是悲观50%渗透率预期的3倍。

(五)在板块已经大幅调整、估值水平大幅回落,我们认为可以乐观一点,做时间的朋友:

产业链从0到1的阶段已经度过,从1到10的过程我们不再担心量,核心是有壁垒的公司兑现利润。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taia.com/ztjg/1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