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众泰汽车(下称“众泰”)发布年度业绩公告。

  年公司营收7.83亿元,同比减少5.09%;归母净利润亏损约9.09亿元,亏损同比增加28.8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亏损额达10.13亿元。

  结合过往财报,近五年以来,众泰扣非后净亏损累计约亿元。

  全年售出辆车

  年,众泰全年仅售出辆车,作为一家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厂商,汽车相关业务已经不是众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财报显示,年公司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营收约3.55亿元,占总营收的45.28%;而目前众泰的营收大头则来自家具制造行业,全年营收约4.29亿元,占比54.72%。对于业务的变动,众泰方面表示,此情形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并不构成主营业务的实质变化。

  从业务产品具体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及服务主要包括车用仪表、冲压件、焊接件等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售卖,但由于公司内部整车业务的停摆,汽车零部件销售依赖于其他主机厂的订单量,报告期内产品销量均有下滑;门业以钢木门、木门、防盗窗等各类门窗产品为主,年产销量分别下降31.39%、27.88%,公司方面表示是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所致。

  事实上,由于缺乏流动资金,众泰的汽车板块自年以来就主要靠销售零部件获得营收,整车生产制造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年9月,众泰汽车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重整,该年汽车销量仅为辆。年报披露,公司设计产能68.5万辆,-年期间产能利用率都为0%。

  经过两年调整,公司方面表示,年整车板块通过努力已完成了复工复产,完成了架构调整,包括生产、销售、研发等核心职能部门的重塑,年10月,众泰首款复产车型T/TEV在永康基地正式下线。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年底,众泰仅售出辆车,但业务的重新上线依然带来了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销售费用为.6万元,同比增长43.89%;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5.3%至.2万元,官方表示拟用于研发一款新能源车型。

  此外,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2.49亿元,同比增长近倍,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亏损达到了2.23亿元。

  “山寨之王”想靠新能源重生

  即便前三年众泰整车业务宣告暂停,公司都坚持表示“主营业务并未发生变更”,最新财报显示,其似乎正希望依靠新能源再度回归市场。众泰表示,年要强化规划、研发、市场、供应链、融资等部门建设,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并计划推出A0级、A级、B级新能源车型,争取在年、年和年滚动投放市场。

  今年2月26日,众泰旗下品牌江南汽车发布首款新能源产品江南U2,定位是A0级纯电小车,售价在10万元以内,而江南U2上市后不久,相同定位的五菱缤果也相继上市,而五菱此前拥有A00级销量霸主五菱宏光MINIEV的成功经验。行业有观点认为,众泰整车业务暂停已有将近三年,用小微型车试探市场是合理做法。

  在深陷业务停摆、破产风波之前,众泰曾是年销量30万辆以上的整车厂商。

  -年是众泰的“黄金三年”,凭借各车型大卖,众泰年总销量达到33.31万辆,年合计销售汽车22.76万辆,其中纯电乘用车3.15万辆。

  然而光鲜的销量数据背后,是众泰的剑走偏锋——模仿热门豪华品牌车型,做“山寨车”。据了解,众泰先后推出SR9、T等产品,因酷似保时捷、奥迪等品牌而受到市场   众泰靠“复刻”尝到了赚快钱的甜头,甚至高管也对此毫不避讳。

  众泰前董事长金浙勇曾表示,“众泰汽车只是借鉴,绝非抄袭。在研发过程当中,借鉴热销车型成功的经验较为合理,特别是外观。”前董事长吴建中也此前公开提及,“众泰汽车采用的是‘拿来主义’,通过引进国外车型和技术,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整合式运营的一大特色。”

  但毫无疑问,汽车工业没有技术支持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年,公示全年销量仅为2.12万辆,归母后净亏损达.9亿元,亏损同比增加.98%。众泰方面对此解释系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但实际上,其此前因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口碑直线下滑,又因过度模仿影响了企业形象。与此同时,众泰忙着靠“复刻”赚快钱的这几年,其他自主品牌正忙于研发自主车型、巩固技术,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公司遭受重创。

  然而,淡出市场三年后,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众泰能否靠新能源小车翻身还需打上一个问号。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作者:水芙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taia.com/ztpp/1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