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中华rdquo品牌汽车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立秋,还未走过多时。 8月31日,中国华晨的“中华”汽车品牌以16.33亿元让渡给德国的宝马。 27年前,我们失去了“中华”牙膏。 今天,又失去了“中华”轿车! 曾经:华晨及“中华”轿车,连名字都那么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 年华晨汽车在纽交所挂牌,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融资第一案例;年,华晨金杯轻客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年,中华轿车下线,掀起了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浪潮,市场上也有过不俗的表现。 但谁能想到: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国企竟沦落到如此田地? “中华”汽车品牌被收购不只是华晨自己的事,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即模仿时代。 此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洗掉了只模仿甚至山寨的企业,如众泰、华泰、力帆。 西方有句谚语:你所收获的就是你所种下的。 华晨及中华牌汽车今天的沦落,就是昨天自己种下的:正向研发不够,过度依赖宝马。 但与众泰等企业不同的是,华晨是辽宁省数一数二的国有企业。其“中华”牌汽车被收购为国企敲响了两座警钟: 第一座警钟:“人离企熄”何时了? 中国历史上有“人亡政息”的坏循环。 多年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也存在类似的循环——“人离企熄”。 “人离企熄”是指随着领导者或一把手的离任,曾经辉煌的企业断崖式衰败,及至破产或倒闭。尽管不普遍,但也不少见,很多行业都有。比如汽车行业中曾经的哈飞汽车、现在的华晨及北汽新能源汽车(BAICEV),下图就是它们的生命轨迹。 华晨的破产重整及“中华“牌汽车被收购,发生在原董事长祁玉民退休后的事。 BAICEV销量断崖式下跌也发生在其集团董事长退休后。当然后者仍在自救和突破中,我衷心希望能开启企业生命的第二春。 企业兴衰,如商业长河上起伏的波浪。但需要追问的是: 中国国有企业为什么存在不只一起“人离企熄”的现象?国企改革这么多年、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这么多年,为何还还一直存在?是企业改革理论出了问题,还是政策出了问题,或是操作构建出了问题? 体制机制改革喊了那么多年,为何领导在位时不能发现或预警问题?偏偏等到积弊之多离任后才被挖出?主管部门对企业及领导的考核体系存在什么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国有企业何时能根除“人离企熄”现象?希望有关机构和经济学者好好研究一下我国经营持续向好的国有企业(其实很多),而不仅仅在国企分类、纯粹的混合所有制及产权理论上兜圈圈。 第二座警钟:依赖合资企业分红的国有汽车企业集团,年合资股比放开后,还能挺多久?时间关系,恕不展开。 下一个被收购的品牌是谁? 但愿没有。 往事如风,痴心只是难懂 借酒相送,送不走身影蒙蒙 无需为往事干杯,只为期待举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ongtaia.com/ztjg/9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20亿接盘众泰汽车这个深圳老板又火了
- 下一篇文章: 保时捷Macanldquo众泰SR9